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四百二十章 驰援  (第1/1页)
    看着再次攻来的李军,秦朔站在城墙之上还在沉思着什么。    王守纲见状轻轻拍了拍秦朔的肩膀,出声提醒道:“国师,李国大军压境该如何是好啊?”    闻言,秦朔回过神来无奈1笑,身为1国之君王守纲着实有些太没主见了,好在秦朔并不是什么有野心的也,否则的话肯定会挟天子以令诸侯,等自己的势力凝聚起来后起兵造反。    这种事情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不少见,即便这里是上古时代肯定也会有这样的事情,毕竟这就是人性。    “等他们来到城墙下,直接开始攻击就行了。”    秦朔轻飘飘的说了1声,身后的几个将军却铿锵有力道:“是国师!”    说罢将军们1哄而散,将秦朔所下达的作战方针传达了下去。    不多时,李国的大军便来到了城墙之下,随即1阵密集的枪声突然响起。    十几分钟后,城墙下已经尸横遍野,兵不血刃便做到了这种地步,王守纲很是欣喜。    他本以为此次应对李国会是1场血战,却没想到竟是李国的自寻死路。    李国的十万大军已经折损大半,李国的军队现今已经不成气候。    虽然枪械的威力有限,但对付1般的玄师还是轻而易举的。    这些普通士兵仅仅只是34品的玄师而已,想要与子弹抗衡可谓是以卵击石。    不出所料,李国下午便撤兵了,王国上下举国欢庆。    相较于外面的战乱连连,王国已经是这片大6上为数不多的净土了。    所以王国的国民也知道保家卫国的重要性,在这半个月里王国已经筹备了3十万的大军。    虽说这些大军并没有派上用场,但有备无患总是没错的。    可当王守纲准备班师回朝时,秦朔却提议暂且将国都迁到山武城。    眼下的安宁只是暂时的,从探子带回来的消息来看,用不了多久战火可能就要再次波及王国。    但令秦朔感到困惑的是,为什么强国都要发动战争呢?甚至连自己的附属国也不例外。    这对秦朔而言是及其不能理解的,这样做对他们而言究竟有什么好处?    随着外界的战火愈演愈烈,不少难民涌入了王国。    难民的数量极多,倘若任由难民进入王国,将会对王国的粮食储备造成极大的压力。    而且难民1多也并不利于王国境内的安稳,原住民对外来的难民是极为排挤的。    可王国的人口较少,收下这些难民只能说是有利有弊。    朝堂内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,但众人的目光最终还是落在了秦朔的身上。    其实秦朔也并非是政治学家,对有些事的判断并不1定那么准确。    秦朔只能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设想,不求无功但求无过。    思索了几天后,秦朔打算放这些难民进城,但他们若想进城就必须成为王国的劳工,王国会对这些难民进行统1的管辖,让他们参与道王国的建设中去。    这个想法得到了朝中大臣们的赞同,这让既能收留难民提升王国人口,又能借助这些人的力量来发展建设王国。    但秦朔所提出来的只是1个大致的设想,真正实践起来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,这些问题就需要大臣们去集思广益的解决了。    又过了3个月来到了隆冬时节,王国国内的粮食储备明显吃紧。    好在大臣们早就料想到了这1情况,囤积了很多的粮食。    可即便如此这个冬天王国人们也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里,否则的话粮食根本就不够吃的。    也就是在这个时候,李国竟再次带兵前来。    这次李国足足带了5十万人马,显然要与王国决1死战。    但王国4面环山,要想进入王国腹地就只有攻破山武城,可山武城1共就只有那么大,他们即便有5十万人马也有力没处使,所以王国根本不慌。    李国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找上门来,显然是觉得王国接收了那么多难民,粮食的压力肯定很大。    正所谓: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”,足以可见粮食对于打仗是多么的重要。    可李国却着实低估了王国的力量,在李国1轮轮的进攻之中仍旧屹立不倒。    虽然李国的凶猛攻势让王国损失了1些人,但总体而言还是李国的伤亡更大。    秦朔本以为此战已胜券在握,却不成想李国为了攻下王国竟派出了3个9品玄师,这着实让王国有些始料未及。    这多出来的1个9品玄师足以改变战局,眼看李国的9品玄师即将攻城,秦朔与王守纲两人只能严阵以待。    可就在这紧要关头,李国军队后方突然遇袭,来者竟然是与王国毗邻的明国。    被偷袭后,李国可谓是前后受敌,李国的9品玄师也不敢在轻举妄动。    毕竟明国肯定也派了9品玄师过来,若是被围剿他们定然必死无疑。    王国自然不能看着明国与李国交手而无动于衷,于是秦朔便下令派兵支援。    虽说不知明国突然派兵驰援有何用意,但王国自然不能当不义之徒。    在王国与明国的夹击下,李国的大军节节败退。    眼看李国大势已去,李国的那3个9品玄师竟然跑了,最后王国与明国成功会师。    会师之后,王守纲将明国的帅兵将领邀请到了山武城中1叙,秦朔跟随王守纲1同出席。    “多谢贵国出兵相助,本王感激不尽,来我敬你1杯。”    王守纲由心的说道,与明国的将领碰杯之后1饮而尽。    那将领放下酒杯后便将目光看向了秦朔说道:“这位先生莫非就是唐国师?”    秦朔闻言微微颔首,“没错是我,在下早已听闻徐将军的大名,今日1见果真不同凡响。”    过了那么久,秦朔早已适应了自己的身份。    他所附身的这人名叫唐维民,从小修习玄术且天赋卓卓,所以才有了现如今的9品修为。    唐维民在整个上古大6都是声名远扬,在他云游4海的那段时间里积攒了极大的威望,所以只要知道唐维民这号人物的都会给秦朔几分薄面。    “唐国师您太客气了,我和您相比不过是初出茅庐罢了不值1提。”    客套了1番后,秦朔好奇询问,“徐将军,你们明国为何要来驰援我国啊?”    徐明回答道:“唐国师李国好战,凡是被其攻下的城池皆被屠戮;倘若任由李国攻打贵国,那日后我们明国又岂有好日子过?”    这话说的很有道理,倘若王国沦陷那接下来李国的目标就必是明国。    明国的国君也是个明君,而且王明两国素来交好,在这战乱纷飞的时代抱团取暖显然是明智之举。    “对了,我这有封密函要交给皇上您。”    说着,徐明从怀中拿出了1个信封交到了王守纲的手中。    王守纲接过信封,确定信封并没有被打开过后,便反手将信封交给了秦朔。    “国师,你来看吧。”    徐明对此并不意外,要不是顾及王守纲国君的身份,他肯定会将信封交给秦朔。    “多谢皇上。”    朝着王守纲道了声谢后,秦朔便接过了信封展开查看了起来。    可当看完信封中的内容,秦朔不禁眉头微皱,1股不好的预感油然而生。    看着秦朔的神情,王守纲赶忙发问:“国师,出什么事了?这信里些的什么?”    闻言,秦朔沉声道:“信里说天下战乱并非偶然,那些强国之所以发动战争是因为另有所图!”    ……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