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四三一章 弘光朝的覆灭 (第1/2页)
皇帝陛下的王师北定继续向前,很快弘光朝江西巡抚汪可受率领江西文臣武将迎驾幸南昌。 御营迅速膨胀。 原本的御营六军一下子膨胀到了十二军。 原本江西省军常安军,偏沅巡抚组建的荡寇军,全都向皇帝陛下投降并被编入御营,然后御营十二军总兵力高达三十万,而且全都是新式军队,装备精良训练有素,皇帝陛下隐然有了几分老祖宗的气势。 而刘招孙指挥的前锋两个军,也到达星子,与原本在那里的荡寇军,或者御营第八,第九两军会和,使得庐山防线达到四个军十万人。 随时可以顺流直下彭泽。 而陈策率领的一个军也东进至广信,与原本在那里的常安军,或者御营第十,十一两军会和。 他们随时可以进入浙江。 皇帝陛下亲自指挥另外三个军坐镇南昌。 而吴广指挥的两个军则沿湘江而下到达长沙,摆出了随时可以进军武昌的姿态。 承天。 “当年你们要我称帝,如今你们又要我投降,我是什么,你们手中的泥团想捏什么就捏什么?” 大明弘光皇帝陛下悲愤的说道。 好吧,他的大臣们正在劝他向他哥哥投降。 这里可都是很精明的,这时候投降万历是最明智选择,投降万历虽然要冒着被秋后算账的危险,可不投降万历的话,就该杨丰来抄家灭门了,刘守有一家的悲剧可是都看到了。如果投降万历的话,那这个弘光逆党就不存在了,他们重新回到万历旗帜下,和杨丰算是同殿称臣了,别的先不说,这个逆党身份首先可以洗白了。 然后…… 那就是万历和杨丰的战争了。 如果杨丰继续进攻,那他就是造反…… 当然,这话不一定有人敢说,万一他真就造反了呢? 当一个人真的会造反时候,最好不要说他造反,当一个人肯定不会造反时候倒是不妨说他造反。 但无论如何,只要这边投降万历,那杨丰进攻的合法性就不存在了,不管他对广州朝廷的定义如何,只要这边重新奉万历年号,那么他就不能说这里的衮衮诸公是逆贼。 更重要的是如果杨丰继续进攻,那万历就有义务介入了,皇帝陛下目前坐拥三十万大军,而且全都是新军化的精锐,他在江西随时可能北上,这边各地还在坚持抵抗,如果杨丰不停战的话,他就要面对一场围剿了,他要么承认现实维持现状,要么就面对一场决战。 真正的决战。 这不是过去那些渣渣一样的官军。 现在各方势力手中的,全都是新式军队,背后也全都有新式军工支撑,他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想打谁就打谁了。 虽然这些新式军队单挑的确依然很难战胜红巾军。 可红巾军一样不会再有过去那种可以说摧枯拉朽一样的胜利了。 打,那就准备好尸山血海吧! 当然,弘光皇帝是完蛋了,就算他哥哥还能留着他,估计也就是等他妈哪天死了。 他妈一死他就是喝毒酒的货。 但是…… 他就是个用品,用完就扔的,谁会关心他一个用品啊! 再说他都当了六年皇帝了,衮衮诸公们也算对得起他了,他还想怎样?当六年皇帝难道不是天大的造化?做人要知足,要知道感恩,所以现在衮衮诸公们需要他牺牲一下的时候,他就应该自觉的牺牲一下。 “大王言重了,过去我等也是被谣言所骗,以为陛下已经被杨丰谋害,为了大明社稷,不得不以才拥立大王,如今既然知道陛下无恙,之前一切都只不过是误会,那大王自然要退归藩邸。” 耿定力笑着说道。 然后一帮大臣们纷纷点头,全都一副忠臣义士的模样。 “南皋公,天下宁有此事耶?” 弘光看着邹元标。 很显然他还指望大儒会更有节cao。 然后一直没有说话的后者终究长叹一声…… “大王,事已至此,为了天下苍生,为了大明社稷,也只有委屈大王,大王请放心,这些年大王勤政爱民,荆湘鄂赣百姓无不以陛下为圣明,如今纵然退归藩邸,亦是百姓所爱戴,若以后有jianian臣蛊惑陛下,离间陛下与大王兄弟之情,我等誓死保大王周全。” 邹元标说道。 他家都投降了,他还坚持个毛啊! “对,我等誓死保大王周全!” “大王无需担忧,赶紧在这奏表上签名吧!” …… 群臣们纷纷表态。 耿定力捧着早就写好的降书,准确说是谢罪奏折,以潞王身份向万历谢罪的奏折,然后放在了弘光面前,请潞王殿下签名。 弘光拿着笔,颤巍巍看着这份奏折。 他又不傻。 自古像他这样的,投降之后哪有能活下来的。 就算亲兄弟也不行,他哥哥要是孝顺点,那他妈活多久他就活多久,他妈一死他就伤心过重而死,他哥哥但凡杀伐果决些,回头就能让他掉汉江,甚至这种事情都不用他哥哥表态,回头自然有懂事的会解决,可以说投降他肯定就是死路一条,可是不投降的话…… “大王,请签名。” 耿定力语重心长的说道。 旁边几个大臣立刻凑过来,一个个明显笑容诡异的看着他。 弘光拿着笔,看了看他们,再看看奏折,最终忍不住痛哭失声,不过他终究还是颤巍巍签上了自己的名字,就仿佛在死刑的认罪书上签字一样。 大臣们长出一口气。 耿定力笑着捧起奏折,看着那些大臣们。 “诸公,大明江山重归一统,山河再沐皇恩,某当即刻前往行在,伏阙待罪。” 他说道。 群臣们一片欣慰的笑声,而弘光继续在那里哭泣,哭得肝肠寸断,可惜已经没什么人在意了。 半个月后,耿定力,邹元标等人携带弘光的请罪奏折,到达南昌行宫,也就是原本的宁王府外伏阙待罪。 然后他们得到万历赦免。 紧接着万历以潞王迷途知返,下旨免其死罪,废潞王爵位并押送凤阳,其子女送京城交太后照顾,也算是让太后放心了。<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