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《Rewrite》剧情架构(11/25) (第10/11页)
又b如这里: 「店内空气弥漫着食材烹调後彼此混杂的气味——各类炒青菜的油耗、味噌汤底的粉腥、饮料机内红茶的浓甜,全数糊在闷热cHa0Sh的空气里,如一层凝滞挥之不去的雾气,从鼻腔一路黏进喉头。」 油耗、粉腥、甜腻种种气味,最後用了「糊」跟「黏」,这两个动词都用的很JiNg准,再搭配上「从鼻腔到喉头」,成功描绘了Sh热、毫无通风的小空间里,皮肤由外而内黏踢踢的感觉。 ——写的确实不错,但是,今天你是在写。 这些描绘跟剧情有相关吗?没有。 当你今天是单纯的「描写」,那就意味着情节「没有任何变化」。既然没有变化,那这些就会是「无论再怎麽好也都必须忍痛舍弃或是JiNg简」的段落:一切对情节推动非必要的描绘,都有机率沦为无效的细节,进而拖累了情节的节奏。 三、故事情节靠「内心驱动」而非「事件驱动」 在《重写》里,情节与情节之间,中间的螺丝钮多数是「内心推动」,而非事件。 事件驱动:「先」有事件发生,人物再有反应 内心驱动:「先」有人物行动,而事件再被创造 1 什麽是事件驱动的经典案例? 欸,虽然是不同类型的,但还真的有——b如,侦探推理。 以下是我写的,一个很粗暴的举例: 发生凶杀案>>第一目击者>>侦探开始调查>>成功抓出凶手。 人物长什麽样子?不重要,这个框架我塞进任何人物都可以:这是100%的「事件驱动」。 现在来看《重写》,究竟哪里是内心驱动? 周海瑛待在电梯车厢原地没有动作,只是望着白辰星的背影思考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